发布时间:2025-06-27阅读量:10000+
儿童一般可以喝中药,但需在专业中医儿科医师的辨证指导下使用。儿童身体尚未发育完善,肝脏、肾脏功能较弱,对药物的代谢能力、耐受性有限,因此不能自行随意使用中药,否则可能药不对症,促使病情加重,还容易耽误治疗时机。
儿童喝中药的适用情况
呼吸系统疾病:如果孩子患有咳嗽、鼻塞、流涕等呼吸道感染,可遵医嘱服用中药治疗。例如,外感风寒出现发热、鼻塞、流鼻涕等症状,可服用解表类中药,如荆芥、防风、苏叶等;出现发热、口干、咽喉肿痛等症状,可服用清热类中药,如金银花、连翘、蒲公英等;出现咳嗽、咳痰等症状,可服用化痰类中药,如陈皮、半夏、茯苓等,或止咳类中药,如杏仁、紫苏子等。
消化系统疾病:对于厌食、腹痛、呕吐等脾胃系统的疾病,中药也有较好的疗效。像脾胃虚弱的孩子,可服用健脾益气的中药,如人参健脾丸与参苓白术散;消化不良的儿童,可食用山药、茯苓、陈皮煮的粥,其中山药健脾益肺,茯苓利湿安神。
慢性疾病或恢复期调理:中药适合治疗病情进展缓慢、迁延不愈等慢性疾病,或者疾病的恢复期。比如孩子免疫力低,容易感冒、出汗,或一感冒就容易咳嗽,中医认为是肺气虚不固表,一般以玉屏风散为基本方,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处方,疗程一般一至两周。中药还可以调理脾胃,脾胃好了免疫力就会增强。
生长发育相关问题:儿童长高可选用健脾补肾、强筋壮骨的中药配方,常用药材包括黄芪、山药、茯苓、熟地黄、杜仲等。如黄芪补气健脾,促进营养吸收,搭配当归可调和气血,取黄芪10克、当归5克煎水代茶饮,每周3次,脾胃虚弱儿童适用,连续服用2个月观察效果,配合跳跃运动效果更佳。
儿童喝中药的注意事项
控制剂量:小孩喝的中药药量多根据岁数和体重配伍,家长应监护小孩严格按医嘱控制剂量,因为小孩身体发育尚未完全,肝脏和肾脏解毒功能较弱,剂量过大易增加肝肾负担,甚至引发中毒。
注意服药时间:家长应注意小孩的服药时间,须严格遵医嘱进行,避免漏服、多服。例如,急性病(如感冒发高烧、肺炎等)服药采取少量多次的服药原则,次数可多些,一天服药3 - 4次,每次服用量要少些;小儿哮喘根据其发作规律,在发作前30分钟服药1次,另再服2次,如果昼夜持续发作,一天内服药不得少于3次。
忌食刺激性食物: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腻、辛辣食物,如冰激凌、火锅、辣椒等。生冷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;油腻食物会影响脾胃消化功能,阻碍药物吸收;辛辣食物刺激胃肠,可能与药物产生不良反应。
避免同时服其他药:多种药物同时服用可能发生相互作用,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。如需服用其他药物,应及时咨询医生。
防止过敏:有些中药可能引起过敏反应,首次服用要密切观察小孩反应。若出现皮疹、瘙痒、呼吸急促等过敏症状,立即停药并就医。
正确煎煮和服用
煎煮方法:“浓煎”很重要,但“浓煎”可不等于“久煎”,因为久煎可能会造成部分中药失效或者增加副作用。例如,小儿感冒用的中药多为解表类药,药味芳香易挥发,久煎易失去解表疗效。浓煎方法为:将中药浸泡30分钟,然后用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,持续15分钟即可,然后将药汁倒出并根据儿童的年龄另用文火煎至所需用量。
服用量:药只要喝够量就行了,多喝对病情也没多大帮助。一般来讲,1岁以下的宝宝,每天服用的中药最好不要超过20毫升,并且服用时不计次数,以频服为主,一天只要大致均匀地把药喝完即可;1 - 3岁的宝宝可煎至约40毫升,分3次服用;3 - 6岁的孩子可将中药煎至60毫升分3次服用;6岁以后的孩子可分两次服用。
调味:中药煎煮后通常味道酸苦难喝,尤其儿童更是不愿意喝,所以可以适当加入冰糖、白糖、冬瓜糖(冬瓜册)等调味,但有小便黄、面赤、身热、便秘等症状的患儿多为热证,药物中最好不加糖,由于红糖味甘易生湿,因此尤其是舌苔厚腻的湿热患儿更不能加,患有寒证疾病的患儿药物中可加适量红糖,但白糖性寒,服之易加重病情,也不要加。
止吐:如果剂量不大、加糖等方法还不能让宝宝喝下中药的话,生姜可来帮忙,妈妈们可在宝宝喝药前5分钟左右用一片新切的生姜擦涂患儿舌面,因为生姜具有止呕的作用。另外,喂药应在两餐之间,这样既有利于药物的吸收,也不容易刺激胃黏膜而造成吐药。
喂药方式: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宝宝拒绝吃药就捏着鼻子灌,这样很容易呛到宝宝。很小的儿童,通常对中药抗拒不喝,这时家长必须固定儿童的手和头,用小汤勺将药液放到舌根部,使之自然服下;新生儿喝中药,可以使用奶瓶喂服;如果是中成药片剂、丸剂,必须研成粉末再服,防止呛入气管;对于很小的儿童服用中药,为了避免药渣呛入气管,喂药时不要逗孩子笑,同时煎好的中药一定要用纱布过滤,将细小的药物颗粒及残渣过滤掉。
服用温度:通常中药是温服,感冒药趁热服效果好,清热清火药凉服效果好,通便药空腹喝效果好,驱虫药晚上睡觉前喝效果好。
观察反应:通常中药服用后会导致儿童大便稀薄,次数增多,也可能会引起轻微的腹泻。但是如果腹泻明显,呈稀水样,次数每日超过3次以上,或伴有明显的腹痛,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时,应先停药,及时和医生沟通。
特殊煎煮要求:医生遗嘱中有先煎、后下、包煎的药物,一定要严格按照遗嘱来煎煮。比如脾胃虚弱的儿童药方中会有砂仁、白豆蔻等,久煎容易使有效成分挥发,而降低药效。